纪念一下老家通城,土生土长的地方

老家通城上个世纪的那些老房子

都在岁月斑驳里被拆了

那些熟悉的街道都变了模样

有些东西在时代更迭里弄丢了

有些事情在兜兜转转给忘了

通城,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了

我们家也快要拆了

家的院子1

家的院子2

家的院子3

消失的生活

那时候邻里间处得就跟一家人似的

有事大家帮忙不要工钱

还集体出工

插秧

在甘薯地里追肥的老照片

那时候一家人晚饭后

在房前看星星乘凉,孩子们嬉闹玩耍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

交流很多,感情很浓

一家人的晚饭后

那时候,我们没心没肺

无忧无虑,无拘无束

老行当

1、弹棉花

弹棉花

一张弹弓

一张磨盘

一个弹花锤

一条牵纱篾

就是“弹棉郎”最初谋生的全部行当

旧时代,通城人结婚都必须要

请人打棉絮

新打出来的棉絮

人们会用红毛线在上面写上年份

转眼间

“弹棉花”这门老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弹棉花2

2、做草鞋

草鞋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鞋

下地干活、上山砍柴

伐木、采药、狩猎

不分晴雨

永远是一双草鞋穿在脚上

编草席

随着历史的发展

形成了“草鞋文化”

表现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勇气和奋斗

3、打铁匠

打铁铺里

铁砧上溅出炽热的火光

打铁匠

张打铁、李打铁

打铁师傅们

你一下,我一下

发出“叮叮叮”的声音

热火朝天…

通城人用的锄头、菜刀

斧头、砍柴刀…

都来自打铁铺

4、卖货郎

记忆中,卖货郎推着车

摇着拨浪鼓

从大街小巷走过

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小孩子

卖货郎

卖货郎的车子是个神奇的“百货天地”

各种各样的东西

应有尽有

5、老木匠

读书时候用的书桌、书柜

都是爷爷一手打造的

老木匠

刚打好的木工制品

有着一股浓浓的木头的清香味~

为了纪念

会在上面写上年份和名字

“某某某记用”

6、老篾匠

篾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

通城又盛产楠竹

通城人用的篮子、簸箕、箩筐

都出自这些老篾匠之手

老篾匠

图来源@刘建平摄影师

通城励志盲人老篾匠周四甫正在编织篮子

7、剃头匠

以前的剃头铺

很简单也很美好

一个剃头师傅

一面镜子

一张椅子

一把剃头刀

就是整个剃头铺的组成

剃头匠

老师傅的手艺很好

一步一步、不慌不忙

不出几分钟保准是个焕然一新的你

8、修鞋匠

在这个人人都追求潮流的时代

修鞋,正在变成一个陌生的动词

修鞋匠

小喇叭里总是传来熟悉的声音

“修鞋、修雨伞、上拉链…”

修鞋匠是很神奇的存在

除了修鞋,在他们手里

只要是能修的,都能给你修好

9、补锅匠

在这个人人都用电饭煲的时代

年轻的一代很少知道

以前通城有补锅匠这一行当

补锅匠

各种砂锅铁锅锑锅

师傅都能补

除了修东西还自带一些其他手艺

通常都不需要给钱

只需要给点米就行了

8、炸米泡

图片

曾经在通城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狭长的街道上、熟悉的叫卖声

如今何在?还记得“炸米泡”的场景?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通城雁塔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

通城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一座城市的发展

也意味着许多时代的印记

在不断地消失

或许,未来还要迎来更多告别

但这种“消失”,也意味着一种成长

城市的成长少不了更替迭代

那些“消失”的部分

终有一天,会生长出新的希望!

未通火车

比较遗憾的是到现在通城还没有火车

去武汉还得去客运站坐客车

如果赶时间的话,就得坐拼车了

希望以后可以规划建设火车

通城客运站

房价乱象

想不通的是,78线小城市,房价竟然可以飙到这么高

请先把通城的火车规划出来吧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从炒房价开始的,而是从基建开始。

最后

通城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通城政府吸引着很多公司进驻,打造很多园区和主题性的片区。

还是下了功夫的,也有不少的可以旅游的地方,可以去逛逛,环境也管理的不错。

希望不忘初心,稳步发展,钱都掏出来搞城市发展

一定会越来越好的